Sunday, March 19, 2023

鍾逸人- 2017年第3屆「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得獎者辭世

鍾逸人先生辭世 (1921.12.17-2023.03.19),享耆壽102歲。


2017年第3屆「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得獎者

鍾逸人先生 簡介


鍾逸人先生1921年出生在台灣台中市石頭灘普通家庭,雙親為農工勞動者,為家中獨子,所以得以勉強赴日就讀商校及外語學校,期間被日本「特高」依涉嫌「治安維持法」送進「巢鴨監獄」 約一年。二戰時因父病返台隨叔父經商,接觸王添燈、連溫卿、楊逵等傾向社會主義的前輩,對社會不平抱有關懷之情。二戰終戰後原本興高彩烈迎「祖國」,不料迎來貪腐豺狼政權,他參與擔任「三青團」,常和中國來的警察摩擦生隙,遂至嘉義擔任「樂野國小」校長,兼辦「和平日報」嘉義分社,更因報導事實四次被國府逮捕。

 

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鍾逸人以一普通26歲青年,能用堅定不移的台灣鄕土立場,以實際行動挺身捍衛自己的家鄉,與楊逵印發傳單,召開「台中市民大會」,在「中師」 成立「民主保衛隊」,攻佔「干城營區」,整合各地自動蜂起的隊伍,成立「二七 部隊」,被推任為部隊長。二七部隊的編制、裝備、口號,一律依仿日本陸軍,軍紀甚嚴,一時被誤認有「日本兵」,成為蔣軍進駐台中時,躲過一場大屠殺的原因。進駐埔里後, 招募「山青」不遂,兵敗被俘。由於被蔣黨推諉為「二二八」肇禍者的謝雪紅未捕獲,風聞中的「日本兵」 也未投降,遂被留下來當「誘敵之餌」,雖未遭極刑,陰錯陽差躲過砍頭,仍難 逃十七年黑牢之劫。

 

一九六四年出獄後,受到前二七部隊戰友鼓勵,研究 Chlorella Spirulina (一種綠藻生產事業。至一九七六年產量竟達世界第一。一九八七年「二二八」四十周年,承「北 美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廖述宗教授、「全美台灣同鄉會」會長楊黃美幸、及張富美教授、陳永興醫師安排下潛訪北美。在各地澄清被「國共」刻意扭曲,被污衊的二二八慘史及二七部隊真相, 並在「亞洲學會」上,拆穿國府御用學者的不實言論,替被殺戮的台灣冤魂出一 大口氣。

 

更珍貴的是,在1980年代初期,台灣歷經「38年世界紀錄的戒嚴」解嚴之前,他即克服對華文文字的障礙,並且以驚人的記憶力,一字一句地寫下第一本有關於二二八事件的親自參與回憶錄「辛酸六十年」,交由後來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及台灣獨立而化為火鳯凰的鄭南榕出版 (1988),拉開長期受盡壓迫欺凌的台灣人,開始尋找二二八事件真相的序幕,陳永興丶鄭南榕丶李勝雄發起「二二八和平運動」(1987),歷經重重艱困,達成了眾曰不可能的「二二八平反運動」,是為台灣專制和民主政治的分水嶺,鍾逸人起了幽微抽象但又澎湃的啓發作用。

 

鍾先生具有強烈的歷史意識及社會使命感,結束生意後,全身投入「台灣人自救運動」。這三十年來他透過回 憶錄的寫作,將他一生的見聞,尤其是戰後的閱歷,詳盡記錄下來, 以豐富的史料,生動的文筆,不斷寫作,先後完成出版《辛酸六十年》系列:《狂風暴雨一小舟》 (1988)、《煉獄風雲錄》(1995)、《火的刻痕》(2009) 及《此心不沉-陳篡地與二戰末期台灣人醫生》 (2014)。詳細描繪,釐清二二八事件的真相。他的著作,不僅因為替苦難的台灣史留下見證,受到史學界的肯定,更由於他生動的文筆,受到台灣文學界的讚賞,所以獲得「巫永福文學獎」、「吳濁流台灣文學奬」、「牛津文學奬」。大學的文學系所並以他的著作為主題舉辦學術研討會,不僅替苦難的台灣史留下見證,也成為研究二二八事件的重要史料。

 

鍾逸人先生今年年屆96歲高齡,是親身參與二二八事件的𢔛存者,是當今活歷史的見證者,是台灣人反抗蔣專制政權及腐敗國府的典範。他的一生見証了台灣近代史,除了著作之外,也經常關心時局,參與多項社會,政治運動,為台灣前途及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的願望繼續努力,確實地做到「長期耕耘,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鍾先生一生為臺灣奉獻的精神值得作為我們的典範。


Tuesday, January 24, 2023

「台灣與台灣人的尊嚴」:NATPA 緬懷許重義前會長


2023.2.11

許重義教授/醫師英年早逝 (1944.10.14-2023.1.15,享年78) 是台灣醫界一大損失。返回台灣之前,許教授在美國因卓越的神經和中風醫學的基礎研究和臨床醫學的成就,獲頒許多傑出的研究和領袖獎項,是國際知名的神經內科權威,更榮登2022年世界頂尖醫學科學家名人錄。

許重義曾擔任全美排名第一的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學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也是聖路易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腦神經科史旦講座教授(Stein Professor)。腦中風防治是許重義醫師一生的志業,他在2002年返台貢獻所學,於2006年開啟台灣腦中風登錄與腦中風的研究;78歲的許醫師仍孜孜不倦堅守工作崗位,大幅提升防治的觀念和機制,讓腦中風不再是國人的首要死因。

許重義教授/醫師也是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 Association; NATPA) 的第十六屆會長 (1995-1996);當時的台灣不僅處於歷史關鍵時刻,也經歷眾多重要政治與社會變革。 

19963月是台灣有史以來首度全民直選總統,許重義會長帶領 NATPA 關懷台灣選舉,並在選前出版《台灣免驚》文宣手冊,替台灣人民「收驚」。1996年的總統直選,是台灣深耕落實民主政治制度的里程碑,但在直選總統之前,中國文攻武嚇三度進行軍事演習,企圖操控台灣選情。NATPA 在關鍵時刻,於飛彈演習之際和選舉之前,出版《台灣免驚》,在台灣廣泛發送。英文版並由 NATPA 會刊英文總主筆楊英育教授翻譯,讓英文讀者也有機會讀《Taiwan, Don’t Be Frightened!》。選舉之前,NAPTA 會員包括林玉郎副會長也返台受邀在各個民主電台接受訪問,討論《台灣免驚》內容,以鞏固台灣人民當家做主的心防。《台灣免驚》的發行也幫忙化解當年《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造成的恐共心理,更糾正閏書中的一些不實報導。

《台灣免驚》這本安定台灣民心的文宣手冊,內容是以 NATPA 賴義雄前會長在1995 NAPTA理事會的主題演講《台灣安全與中國武力威脅》為基礎,再補充詳細的台海兩邊軍事、財經、政治、社會情勢與國際局面的資料,讓台灣人民能得到專家提供的客觀數據與事實真象,以冷靜的態度因應中國與台灣統派政客互相呼應的文攻武嚇。《台灣免驚》也呼籲台灣人民相信美國兩位前任駐中國大使 Winston Lord James Lilley ,在台灣全民直選總統之前立場一致的公開談話;兩位前任大使皆肯定地表示中國當時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以武力攻取台灣。

1996年總统選舉後,許重義教授站在NATPA會長的立場,以「台灣與台灣人的尊嚴」為題,表達台灣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之後,NATPA應採取的立場:

「台灣產生第一位民選總統之後,即已全面落實民主政治,台灣政治體制由一個專制獨 裁的外來政權蛻變成全面民選的民主政府,海內外全體台灣人均應引以為傲。台灣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五十年後,終於完成政治改革,並不是因為國民黨良心發現,或遵循世界民主化之趨勢,從善如流,因而還政於民。台灣人民今天能享有自由民主,乃是海內外有尊嚴的台灣人前仆後繼反抗外來政權非法統治,流血流汗,奮鬥犧牲五十年,才替全體台灣人爭來的。台灣人在爭取民主過程中,犧牲個人身家自由安全,甚至灑熱血拋頭顱的事跡,可歌可泣。台灣人民在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主人翁,享受充分的參政權之餘,應飲水思源,體念民主與自由之得來不易,更不能忘記台灣人在反抗政治迫害,因而遭受迫害時,能不屈不撓,堅持理念,以維護台灣與台灣人的尊嚴。

此次總統選舉是台灣民主政治的一個分水嶺,本會面對一個民主化的政府,雖然會因應調整其立場,但必須保持維護台灣與台灣人尊嚴的一貫理念,繼續本著獨立自由的學術專業精神。對民主政府成立以後所產生的惡勢力或不合理政策,不分黨派繼續監督批評,並提出具有建設性的諫言。」

1996年至今,台灣的民主雖已深化,但也因中共的持續威脅與無所不在的認知作戰而相當脆弱。許重義前會長在27年之前,提醒NATPA人維護台灣與台灣人尊嚴的一貫理念。在緬懷與敬悼心仁重義的許重義會長的今天,維護台灣和平安全與台灣民主的尊嚴更是我們知識份子重大的責任。

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NATPA)

鄭麗伶會長 (2022-2023) 暨全體理事






Monday, October 31, 2022

Members' Publications/Interviews in October 2022

2023年第9屆「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公告


 2023年第9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公告

宗旨: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 (North America Taiwanese Professors’Association NATPA) 藉由「廖述宗教授紀念獎」肯定並獎勵對於台灣的人文、科技、社會或政治有卓越貢獻的個人、團隊或團體,以紀念廖述宗教授一生對台灣的熱愛與奉獻,並發揚光大廖述宗教授於1980年創立 NATPA 回饋台灣社會的精神。

獎金:本紀念獎由 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基金」每年最多頒發給名得獎者。這個紀念獎分成兩組:(A)「長期貢獻獎」一名,獎金一萬美元;(B)「青年貢獻奨」一名,獎金一萬美元。


資格:此獎項的主要精神,在於(A)肯定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B)有濳力為臺灣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內外台灣人。被提名者必須有維護台灣主權,追求社會公義,捍衛民主人權,發揚台灣文化,或致力於台灣永續發展的具體作為與記錄,足以彰顯台灣人精神,作為社會之典範。

徵選辦法:每年11月初公佈徵選辦法。由有關院校或社團推薦,或者由 NATPA 會員推薦。推薦文件包括: 由推薦者寫的一封推薦信詳細說明推薦的理由(至少1頁最多3),及被推薦者的簡歷(最多20頁),用漢字或者英文書寫皆可,由推薦者以電子郵件一齊寄到 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奬」委員會召集人電子郵件地址即可。被推薦者的文件,自動保留在徵選名單裡,繼續被評審的有效期限是二年。如果沒有被選上,二年之後,可以再度重新被推薦屬於(A)「長期貢獻奬」或是(B)「青年貢獻奨」。

評審辦法: 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委員會的11名評審委員,擔任審查工作並選出得獎者名單。這兩組獎項,「長期貢獻奬」或是「青年貢獻奨」,是分開評審並選出得獎者名單。

日期:1)推薦日期: 2022111日到202331日。(2)公佈得獎日期:  20234月公佈得獎者名單。(3)頒獎日期:20237-8 NATPA 年會期間。

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委員會

召集人:黃界清                    電子郵件地址:jechin.han@gmail.com

20221031



2015-2022 NATPA廖述宗教授紀念獎歷屆得獎者名單

 

2015年第1

 

史明先生: 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他的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不但是第一部以台灣人的立場所寫的台灣人拓荒史,也是台灣人台灣民族追求獨立運動的啟蒙導師,對於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影響深遠。

 

黃國昌教授:肯定他「有潛力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他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精神領袖之一,協助擋下黑箱服貿協議,對於台灣未來民主改革運動,影響深遠,持續推動公投法的補正與罷免法的修正,運動仍持續進行中。

 

2016年第2

 

彭明敏教授: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他於1964年與其學生謝聰敏與魏廷朝共同起䓍的「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主張「制定新憲法,建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對於台灣人追求自由民主獨立,影響深遠,至今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方向。

 

陳永興醫師: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他於80年代無畏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威脅,與鄭南榕等人組織了「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啟開了228事件平反的序幕。長期以來除了在自己的專業上造服社會,更對台灣的文化人權與民主做出卓越貢獻。

 

2017年第3

 

林媽利醫師:肯定她「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她對血液研究及台灣血液政策做出重大貢獻,並以科學方法推論出新的人類遷徙途徑,她研究發現台灣閩客族群當中,85%有原住民血統,導正台灣人對自己祖先與血緣的認知,有助台灣人的國族認同。

 

鍾逸人先生: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1947年二二八發生時,他是「二七部隊」的領導者之一。他長期獻身於台灣人自救運動,並在文學上耕耘,1988年出版親自參與回憶錄《辛酸六十年》,為二二八歷史寫下見證,啟蒙後進,促進台灣人的覺醒。

 

2018年第4

 

高俊明牧師「長期貢獻奬」: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他一生追求社會公義,捍衛民主人權,在擔任台灣長老教會總幹事任內,於1977年發表「人權宣言」主張建立台灣為「新而獨立的國家」,對於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影響深遠,至今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方向。

 

林昶佐立委「青年貢獻奨」:肯定他有濳力為臺灣做出重大貢獻。他從學生時期就積極參與政治與社會活動是重金屬搖滾明星,2014年太陽花學運」的領袖之一,創組新政黨「時代力量」,在立委期間推動轉型正義,國際人權,台灣獨立等公共議題,並繼續參與相關的社會運動。

 

2019年第5

 

林義雄先生「長期貢獻奬」: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1979年12月10日高雄美麗島事件後,1980年2月28日發生林家祖孫滅門血案,驚醒震痛整個台灣社會,對於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的民主運動,影響深遠。他一生追求社會公義,捍衛民主人權,提升文化教育,主張核四公投人民作主,至今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方向。

 

二二八共生音樂節團隊「青年貢獻奨」:肯定他們有濳力為臺灣做出重大貢獻。自2013年由一群關心台灣歷史的跨校學生發起,發揮青年學生的創意,紀念與傳承對二二八事件的記憶。每年號召上萬名年輕人聚集,每年推出新的活動主題,以團隊合作的精神來擴大參與,凝聚台灣共識,現已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民間二二八紀念活動。

 

2020年第6

 

陳師孟先生「長期貢獻奬」: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從1991年抗議清大的「獨台會案」開始,到擔任廢除刑法一百條的「100行動聯盟」召集人,1992年擔任民進黨的秘書長,加入「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最後開辦「綠逗工作室」,長期支持民主,人權,和正義的「台獨」,期待經過「正名、制憲」與「國家正常化」,來建立台灣人的台灣國,至今仍是台灣永續發展的方向。

 

蕭美琴「青年貢獻奨」:肯定她長期為台灣做出重大貢獻。從25歲擔任「民主進步黨國際部副主任」,二十年來,為台灣爭取在國際組織中的活動空間,曾經擔任「亞洲自由民主聯盟」秘書長,當選「國際自由聯盟」副主席,擔任立委期間,默默在花蓮耕耘,積極推動人權相關議題法案,為台灣的主體性及民主人權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是台美年輕人返鄉投入台灣政治改革的典範。

 

2021年第7

 

曾道雄教授「長期貢獻奬」:肯定他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素有「台灣聲樂之父」與「台灣歌劇教父」之美名,從事編劇、作曲、演出、講學、獻音樂教育四十餘年,培訓無數音樂人才。他秉持對鄉土的熱愛與自由民主的堅持,從不向威權服膺歌頌,透過音樂與教育,帶領無數台灣年輕人從音樂中領略展現對土地、對自由的鍾愛。更以豐厚的音樂素養與台灣人廣闊好義的胸懷,活躍於國際樂壇,積極從事公益活動,讓世界看見台灣。

 

罷韓四君子「青年貢獻奨」:肯定他們有濳力為臺灣做出重大貢獻。2019年11月,WeCare高雄發起人尹立老師 ,結合時任台灣基進新聞輿情部副主任張博洋、前高雄氣爆自救會會長陳冠榮醫師、加上公民割草行動發言人李佾潔醫師組成「罷韓四君子」,並宣揚罷韓理念和行動,激勵台灣人追求社會公義和致力於台灣永續發展。「罷韓」案創下地方自治史上直轄市長罷免先例,寫下相當成功且具有歷史意義的公民罷免運動。

 

2022年第8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長期貢獻奬」:肯定長期耕耘並對台灣有卓越貢獻。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成立於200712月,在一群長期關注民主與人權的朋友集結下成立,是台灣少數專以推動轉型正義工作為職志的民間團體。真促會代表著台灣追求獨立自主與民主的一股精神,歷經十多年的傳承,結合多個民主世代的堅持與信念,不畏艱難長期默默耕耘,以微博的民間力量,深化轉型正義於社會各個角落,己經在轉型正義的各個層面完成標竿性質的成績。真促會堅持理念,一點一滴實踐而走一條罕見人跡的路徑,卻又是一條通往台灣下一個百年追求的道路,這樣的精神與奉獻值得支持鼓勵。

 

陳柏惟「青年貢獻奨」:肯定有濳力為臺灣做出重大貢獻。2020年在各界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台灣基進黨籍的陳柏惟異軍突起,在中國國民黨長期把持的台中市第二選區插上了台派本土的旗幟,當選為第十屆立法委員,加入國防外交委員會,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路線。年僅三十六歲的陳柏惟在4年內投入選舉5次(議員、立委、罷免、公投、補選),每次都全力以赴堅持初心,一路走來追求台灣國家起造的理念,走在實踐的第一線。陳柏惟扛起的是一種堅定本土的台灣傲骨和國家打造的精神,鼓舞了年輕世代為台灣付出,同時鼓舞更多人團結同行,成為台灣年輕人的最佳示範。